1
前几日,一条新闻在社交网络上疯传。
新闻里说,山东潍坊的七旬李阿婆,在酷暑的夏日,天天奔走于街头,帮儿子找工作。
不会用网络的老人,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不断找路人询问,希望能碰到某个好心路人,可以帮自己的儿子介绍一份好工作。
据了解,李阿婆的老伴已去世,儿子在家待了整整二十多年,平日里两人的吃喝拉撒,全部靠老人每个月3000元的退休金过活。
早已年过半百的老人,不能在家享清福,体验天伦之乐,却还要在退休的年龄,照顾家里嗷嗷待哺的成年儿子,甚至是帮他找工作。
我就不明白,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在意气风发之年,没有在事业上打拼出一片天也就罢了,还心安理得地窝在家里当蛀虫,让吃苦半辈子的老母亲继续为他四处奔波受累。
记得视频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记者:“那是你养着他?”
李阿婆:“嗯,我养着呢。那他不干,我也没有办法。”
记者:“他是不愿工作,还是想好好工作但不愿找?”
李阿婆:“他能工作,他能干的,但是他没有特长。”
短短的几句问答里,不难看出,李阿婆的无奈。
李阿婆为儿子操心操劳一辈子,事事不敢放手,临到头还在惯着儿子的臭脾气。
曾经望子成龙的最后,竟是把孩子养成了一个白眼狼。
想起作者夏七夕说的:
“每个做子女的,不管成长到几岁,都觉得自己依旧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面对风暴时,习惯躲在父母身后,面对挫折时,习惯找父母倾诉,面对伤害时,习惯找父母哭泣。
我们毫无节制地索取,父母毫无怨言地给予,这也就使我们被宠溺得成年后依旧像个小孩子。 ”
父母无节制的宠爱,并不会让儿女感恩戴德,用埋头努力来回报恩情。
这份溺爱,反倒使他们习惯于享受,变成爱里的寄生虫,一边责怪父母剥夺自己成人的能力,一边又问心无愧地做一个啃老族。
2
无独有偶,上海48岁的男生大卫,毕业于同济大学毕业,而后又顺利考取了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
按理说,优秀学历下的优秀人才,找份体面的工作不在话下。
可令人震惊的是,自从他2012年回国后,就再没有上过班。
每天的生活,都是窝在家里当死宅,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熬夜玩游戏。
48岁有手有脚的成年男人,还要从82岁妈妈微薄的退休金里,搜刮来为自己所用。
可怜的丁阿婆,年事已高,不幸患上尿毒症,每周要自己坐公交,去医院做三次透析。
老人每月3500元的退休金,光是医疗费就要花费2000多元,在剩余不多的钱数里,还要再养活自己和儿子,实在是太困难了。
她曾苦苦哀劝儿子去工作,无奈儿子死活不肯。
为了让儿子学会自食其力去干活挣钱,丁阿婆甚至想到去法院状告儿子,以需要“赡养费”为由,逼迫他出门工作。
可是律师告诉她,即便胜诉,可如果儿子自己没有工作的念头,连法院都管不了。
身心疲惫下,丁阿婆只好撤诉。
面对如今这个局面,她懊悔不已,如果自己某天撒手人寰,那儿子以后的生活该如何自理?
她万分自责道:“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明明儿子自己也有错,却理所当然地责怪母亲毁了他一生,说是母亲的溺爱,折断了自己成长的翅膀。
而一旁的丁阿婆听了,没有反驳,还抹着眼泪道:“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看到这,着实令人唏嘘。
丁阿婆费尽千辛万苦培养出的社会精英,最后却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啃老白眼狼。
“样样包办、样样现成”的溺爱的下场,就是养出一个吞噬自己血肉的巨婴。
这些巨婴明明依附着别人生存,却丝毫不见感恩之心,认为自己所有的不顺都是别人造成的,所以父母理应照顾自己一生,啃老啃出正义感的模样,真是令人所不齿。
要知道,人是一种贪婪的生物,一旦习惯了被照顾,就会养成惰性,一旦习惯了被无限包容,就会养成侥幸。
顺风顺水的他们,步入社会却屡遭碰壁时,就产生了畏缩心理,想退回舒适区,再也不想出来。
3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有人回答:
“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
看看,这就是多数巨婴的心态,对于自己寄生的状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他们觉得父母生我养我一辈子,本就是父母的责任,我不想出去工作受苦,难道还有错了?
而纵容年轻一辈产生出这种畸形心态的,正是那些爱之深的父母自己。
要明白,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父母毫无原则地溺爱,则是一步步剥夺他们成长的动力,让他们乐于享受,却不愿付出努力。
以至于到了弱冠之年,到了桃李年华,仍然死赖在父母的身边,蚕食着他们年老的血液生存。
正如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但20岁明明已经该打工赚钱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每一对习惯于为孩子事事代劳的父母,培养出的绝对不会是飞天的雄鹰,而是只会吸血的水蛭。
过于依赖于父母给予自己现成东西的后果,那就是没学会跑,就想学飞,学不会就怪社会不公平,怪父母给的不够。
对于这些个巨婴,父母尚且能容你,可社会哪会这么仁慈呢?
父母越是退让包容,就越显得社会冷酷无情,在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下,可不就一步步退化成等待投食的啃老族了呗。
4
记得杨绛先生的父亲曾说:
“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的确,没有独立能力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他都不能存活,连生存都是个问题的话,更别提什么发展,有什么未来了。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仍然有一大群父母不懂。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包揽儿女所有琐事,只希望他们考取好大学,就职好公司。
辛苦操劳一辈子,最后却发现,早已成年的孩子,内里是一颗不愿长大的心,躲在自己已经残损的羽翼下,不肯出来。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长不大的,只有他愿不愿意成长而已。
只有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靠自己双手前进的人,才会赢得光明的前程。
要知道,父母你可以护孩子一时,却护不了孩子一世,不要等老到走不动了,还要忧愁小辈们生存问题的时候,才醒悟自己爱得过火了。
而年轻的一代,也是时候,学会自己飞翔了,而不是受了些挫折,磨破些皮肉,就委屈巴交地跑到父母怀里寻找庇护。
就如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说:
“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凡降于我们身上的苦难,不论是疾病、精神的悲伤还是社会性的挫折,我们都必须自己承受,再爱我们的父母也是无能为力的。
最后,当死神召唤我们的时候,世上绝没有一个父母的怀抱可以使我们免于一死。”
【今日话题】
你的身边有啃老族一族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