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最近,转债市场一改前期强势走势,呈持续下跌态势,而且市场表现要弱于权益市场。以中证转债指数为例,从5月11日开始,一直到5月25日,出现了11连跌。5月26日之后虽然出现了小幅反弹,但从上周开始又转头向下。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近期转债市场的回调历史上是否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前,这波转债回调是否已经到位呢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转债历史表现,来回答上述问题。
本轮转债市场回调过程 回看5月份以来转债市场的回调,还要从泰晶转债的强赎公告说起。5月6日傍晚,泰晶科技发布了提前赎回泰晶转债的提示性公告。截至5月6日收盘,泰晶转债收盘价已高达365元,转股溢价率更是高达171%,是非常典型的“双高转债”。
“双高转债”遭到强赎后必然会迎来暴跌。泰晶转债的强赎事件给参与双高转债炒作的投资者当头一棒,5月7日当天,市场上的双高转债(转债价格>130元,转股溢价率>30%)纷纷暴跌。受此影响,转债市场的炒作情绪明显降温,整个市场的成交额大幅缩减。
可以说,泰晶转债事件作为导火索引发了转债市场的回调。然而,就在该事件影响尚未消散之际,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个是,5月14日有2000亿元mlf 到期,但是当天央行并未续作,15日央行进行了mlf 操作,但投放规模仅有1000亿元,减少了一半,而且中标利率也维持在2.95%不变。这意味着市场对于货币进一步宽松的预期落空,受此影响,利率水平快速上行。第二个是,5月15日,美国商务部方面宣布,将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时隔数月,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
这两个不利的市场变化,加速了转债市场和转债估值的回落。
历史上是否有类似情况 2017年以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在2017年4月,2017年10月,2019年4月,以及2020年5月份,出现了快速上行的情况。
总结来看,当市场资金面大幅收紧,利率快速上行时,转债市场一般都会出现调整,一方面是因为流动性收紧下权益市场有所调整,转债跟随正股变化;另一方面有自身估值压缩的因素,尤其是在前期转债市场涨幅较高的情况下,利率上行更有可能对转债估值形成压制。
下阶段转债市场展望 整体来看,5月份以来的转债市场回调,有泰晶转债暴跌后市场情绪降温的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还是资金收紧下利率的快速上行。考虑到近期央行采取边际收紧的操作,主要是为了遏制资金空转和“浑水摸鱼”现象。而且,利率的快速上行不利于实体经济在疫情后的复苏。
另外,从央行近期omo 操作判断,当dr007上行至2%以上时,央行会加大货币投放力度,因此利率上行有顶。下阶段,利率或将迎来箱式震荡的格局。相应地,因利率上行造成的转债市场估值大幅压缩的现象也将有所缓解。
不过,当前权益市场仍然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疫情二次冲击海内外经济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另外,当前上证指数仍位于2900点之上,而3000点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阻力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转债投资策略应该以防守为主,一方面是临近中报季,自上而下关注一些优质行业龙头。
另一方面,从不同价格转债指数表现来看,低价格转债占绝对优势,这也是低价策略盛行的主要原因。所以,从性价比出发,可以积极布局一些绝对价格出现回调的中低价转债。同时结合新基建和经济弱复苏逻辑,例如,亨通转债(通信)、交科转债(建筑)、天目转债(旅游)、光大转债(银行)等。
风险提示 第一,权益市场大幅回落;第二,货币政策发生不利变化。